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联合早报:拜登“美国使命”意涵深 美期中国再“救市”
2011-09-02 15:4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1115

  先说拜登访华的一个重要背景情况: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是,金融危机已转而进入债务危机阶段。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前不久在澳大利亚警告,大多数工业发达经济体可回旋的空间有限,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全新而更加危险”的时刻。

  金融危机是分阶段发展的。2008-2009年,美国为对付金融危机,提出的口号是“太大而不该任其倒下”,于是推行“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挽救政策,结果,加剧了美国政府的债务危机。到2011年,房地产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似乎早已过去,但美国政府的债务危机却大爆发了。

  2008-2009年,为挽救受到金融海啸重创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美国组织了G20紧急金融峰会,利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说辞,成功劝说手中握有大量资源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参与美英组织的全球“救市”计划。中国为此在G20中十分活跃。尽管一再谦虚地说“中国不是救世主”,但是,实际上中国在挽救世界经济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中国中央政府拿出至少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一时间,在欧美经济一片衰退下,中国的经济在投资拉动下继续高速、高温增长,为形成G20联合声明中的“两种速度”的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如今看来,美国因为小布什政府的最后几天和奥巴马政府初期为挽救华尔街大投资银行等进行的“刺激”计划而背上更加沉重的政府主权债务包袱。中国政府因为刺激计划,打断了本来于2007年中共17大制定的“科学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大计划。

  拜登访华目的以经济问题为主

  美国副总统和中国的国家副主席,外交礼仪形式上似乎有某种对等性,但实际上,由于两国政治体制差别大,这两个职务在内容上缺少实质性的对等性。明年美国又进入大选,奥巴马连选时是否继续选择拜登做伴?我们不得而知。一般来说,美国上两任副总统戈尔和切尼任期均是两个,共八年。现在假使拜登继续辅助奥巴马寻求连任。但奥巴马明年是否连任,取决于美国经济问题的改善。如果未来一年内美国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可以说,奥巴马-拜登团队连任的希望恐将破灭。

  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长项是外交政策。他在决定美国外交政策大政方针的参议院外交政策委员会供职多年。目前,他也是美国参议院议长。

  拜登的访华,固然是为了建立与中国高层的关系。但是,在美国金融危机进入新阶段的情况下,拜登此行显然承担着比此更大的美国使命,那就是,确保美国的第一大债券人中国继续维持对美国经济的信心,配合美国的经济政策。

  美国判断,尽管中国承认自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的一个“利害相关方”,但是,在协助美国走出危机方面,还是不够积极,所以,才有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在上述场合的说法: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一个“被动的利害相关方”。

  拜登访华的重要性在于能否说动中国再次同意,像2008-2009年那样,继续与美国“同舟共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三年,中国国内一直存在着“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和“走出美元陷阱”两种的政策争论。中美经济“同舟共济”的关键内容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相互协调,而且相互合作(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合作”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月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声明》的重要内容)。美国奥巴马政府可能借拜登副总统访华,极力游说中国,美债危机、美元危机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连任的奥巴马政府则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中国应该继续像2008-2009年那样,配合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来说,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合作意味着中国不得不牺牲对通胀的控制,而再次放宽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松对一些部门行业(如房地产)的调控,让大量投资维持一个高速的经济增长。

  美国的经济前景暗淡,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大而不是减少。奥巴马政府和美国联储的主要措施无非是继续加大发行美元,刺激就业改善,改善出口,复兴制造业。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国是关键。所以,美国不会“坐等”中国主动二次“救市”,而是将再次软硬兼施中国,迫使中国为当前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再次出力。

  如果拜登在中国向中国领导人晓之利害,并影响了中国下一步的宏观经济决策,他的中国之行就算是成功了,也有助于他和奥巴马的连选连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