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调整我认为没有过度,甚至不是过度的问题,而是还没有到位。给市场中的新生事物合法地位,这是政府应该干的。
央行此次紧缩银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现在有人在讨论是不是要重新放松,本轮的调整是不是过度了。我认为没有过度,甚至不是过度的问题,而是还没有到位。央行此前一直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控制市场流动性,而迟迟不愿加息,这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市场通胀压力,而且人为导致市场资金饥渴,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出现“双轨”现象。
从2008年开始,我们采取了适度宽松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投放大量货币以及财政资金。大量的货币超发所形成的物价压力,在今后三两年中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紧缩货币政策在我看来,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让通胀起来,以后再控制就会更加困难。
由于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甚至部分企业倒闭,经济增长下滑,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境?
首先应该从困境产生的原因来分析。我们长期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特点就是以资金的投入,以大量的资源消耗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用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投资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没有资金的支持,再高的投资增长也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一旦当政府收紧银根抑制通胀,马上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经济增长速度也就下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管理、刺激需求,要把眼光更多转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发展模式的转变去要经济增长,要经济的效率。而发展模式的转变,关键是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要研究怎么样突破创新,发挥中国经济的效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数量。提高增长的质量,提高增长的效率,而不是眼睛老盯着规模,那么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是非常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小型的、民间的社区型金融机构。实际上它们都在市场上,比如所谓“地下钱庄”合法化就行了,政府还可以收税,增加就业。政府总是担心会出各种风险,比如怕出现非法集资,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承担风险的,问题在于所获得的收益和风险是否平衡。
突破困境需要不断地开放,而不是规划。中国的改革从来不是靠顶层设计,靠的是民间自发的实验,经验都是从基层来的。政府的作用是放手让下面发挥,有好的办法后,要及时通过政策、法律的方式合法化,甚至也不用引导。给市场中的新生事物合法地位,这是政府应该干的。 比如目前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运作得大都不好,就是因为不让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只贷不存”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资本金能有多少?所谓金融就是要发挥中介作用,不仅要能贷款,也要能吸收存款,让社会闲置资金运转起来,否则就失去了金融机构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