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工具“五联动”意在灵活务实 |
2011-09-23 16:59: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13
|
|
不久前央行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要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这是管理层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五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并将利率、汇率价格型工具提至“首要位置”。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赖存款准备金率等非价格型工具,本轮调控运用最多的也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通胀压力较大,那么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偏紧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物价高企、流动性过剩和数量型工具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利率和汇率等价格型工具,实现控物价的目标,是一个必要而又现实的选择。具体而言,利率工具的运用将有利于应对投资推动的通货膨胀,而汇率工具则有利于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 目前国内CPI形势严峻,需要多策并举和标本兼治。造成通胀高企的原因很多,其中输入性通胀居高不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依然是汇改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让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大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和灵活性,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有利于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结售汇制度导致被动货币供应增加掣肘货币政策、外储增加及其贬值风险、单向波动导致投机、汇率波动缺乏弹性不利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等。 一是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我国汇率改革相对缓慢、汇率波动缺乏弹性,在为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结售汇制度导致外储规模不断增大、利率政策因受制约而缺乏灵活性、输入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等。因此,加大汇率政策运用,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举措。【登录查看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