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王勇:扭转操作未断绝QE3后路
2011-09-28 14:08:41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sam 阅读次数:796

  美联储近期宣布将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扭转操作”。它对美国和全球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也是日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一个重要议题。笔者认为,“扭转操作”或治标不治本,美国刺激经济政策须另辟蹊径。

  “扭转操作”或只是缓兵之计

  “扭转操作”计划在明年6月底之前通过卖出4000亿美元的较短期限国债,买入同等数额的较长期限的国债,即“卖短买长”,以延长所持国债资产的整体期限,达到在不增加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情况下压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近期和未来的计划,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经过前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依然没有走出低迷的泥潭。二季度GDP第二次估测值按年率计算增长1%,个人消费开支按年率计算增长0.4%,8月份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高达9.1%,而非农就业人数环比零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必然进一步采取措施为经济增长创造宽松货币环境。二是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宣布了新的赤字削减方案,其中包括在未来10年增加1.5万亿美元税收、削减国防开支、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等。然而,新方案存在无法通过的可能。如果方案通不过,经济还得走上提高债务上限、增加国债发行、美联储购买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QE)的老路。三是如果美联储不持续收购国债,新发行国债的利率必然要提高,这将导致政府负债的财务成本的增长。

  鉴于上述因素,这次议息会议美联储主推“扭转操作”,但市场普遍认为这种操作力度对于扭转当前美国经济颓势根本不够,所起作用也不大。为此,笔者预计美联储不会放弃QE3,它只会视“扭转操作”的效果而确定下一步QE3的推出时机,即采取“扭转操作”加QE3组合梯次推进模式,具体政策取向或在10月议息会议上有所体现。

  “扭转操作”加QE3效果有限

  “扭转操作”与此前操作的QE1、QE2不同,它在能起到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作用的同时,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但问题是利率及收益率曲线形态并不是解决美国经济的关键。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笔者认为,一是受美国“大政府”的拖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财政规模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由30%升到了约40%,而美国的高负债更使美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这种情况造成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至今根本无力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是实体经济对未来投资与消费预期不振。从当前企业、银行和居民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它们目前仍然处在修复资产负债表阶段,居民忙于降低杠杆率,企业忙于囤积资金,而银行则惜贷避免产生更多不良资产。对未来的投资和消费更是不敢奢望,因此需求会很低。

  在这样的窘况下,不管是“扭转操作”还是将来或会推出的QE3,都只是将着力点放在货币供给方,注重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但在没有货币需求的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产生“流动性陷阱”。更何况QE1和QE2政策,虽然“看上去很美”,且富有科技含量,但因实践证明“药不对症”,不但不能起到挽救美国经济颓势的作用,反而造成大量美元变成套利交易资金流出美国境外,造成新兴市场输入型通胀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膨胀。

  刺激经济须另辟蹊径

  首先,财政政策需要回到“小政府”。积极通过财政上的增收减支,减少财政赤字。为此,奥巴马推出的新的赤字削减方案尽管阻力重重,也应努力取得进展并最终付诸实施,尤其是征收“富人税”。

  其次,美国政府应当尽快推出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政策。虽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了四年多,但从多项指标来看,目前仍然没有触底回升的迹象。美国政府应能够通过推出一系列财政金融促进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消费活跃化,以增加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度和力度。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再走次贷危机的老路。  再次,应尽快推出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政策。比如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对美国在海外投资的资金甚至全球的资金产生吸引力,使其回流到美国市场,因为只有回流到美国市场,特别是一定要进入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当中,才能够帮助美国解决高失业率的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