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马光远:没有任何风险比金融业不开放更大
2011-10-09 10:56:12 来源:新京报 作者:san 阅读次数:763

  最近,民间借贷非常红火的温州不断传出老板出逃的事件。
  针对这一现象,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资金链断裂之后引发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对已出现危机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重组等。
  可以说,这些措施,对于规范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引发的一系列逃债案件,为民间借贷降温,能够起到短期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而言,却无法遏制资金短缺情况下资金的疯狂和风险。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资金需求的旺盛无法通过短期的监管措施予以解决,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一个体制性的难题。
  我们注意到,在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问题上,温州市政府在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政府将鼓励、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和温州金融资产交易所,并将设立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中心”,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引导民间借贷行为。这个开放的姿态和努力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努力恐怕不是温州这个地方政府可以完成的。
  应该看到,急需资金救命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很多小企业就只能通过高利率等苟延残喘。这些年来,相对高速行进的中国实体经济,中国的金融,特别是银行业尽管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但从根本上而言,并没有改变中国金融绝对短缺的状况。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加上信贷紧缩,稀缺的金融资源自然只会选择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就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地下金融或者非法金融,满足融资需求。
  
  要真正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放开民间金融,打破主流金融机构的垄断。既然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要求,那就应该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放开对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鼓励大量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并将民间信贷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而这显然不是温州一个地方可以解决的,必须有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开放的魄力。
  我们承认,任何开放都会有监管的风险,但事实证明,没有任何风险比金融业不开放诱发的风险更大。必须痛下决心,以解决民间借贷的风险为契机,大力推动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彻底扭转金融业在中国经济中长期处于“短板”的状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