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关注中国经济复苏中的问题 |
2009-05-15 16:15: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28
|
|
这几天,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发布了我国4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认真分析后的感觉是:经济复苏已成定论,后市已无重大风险,但“提醒”很多,必须高度关注,认真解决。 从已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很多,其对经济复苏的拉动明显大于消费拉动的作用,而后者才是最真实的;外需萎缩明显,进出口双降局面短期难以改善;实体经济复苏的程度明显弱于虚拟经济复苏的程度,库存可能再度成为压力等。总之,多数数据指向经济复苏,经济基本面在持续改善中,但经济运行中的隐患仍值得关注。 信贷归于理性后劲可能不足 4月前27天,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量是停滞的,最后几天“突击放款”,最后增加5900亿,前4个月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随后的8个月银行贷款肯定是继续增加,但增加幅度已经受到极大限制,不排除下半年央行将适度收回流动性。全年贷款增量将被控制在8万亿以内。贷款的大起大落,对投资拉动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值得各方关注。 银行贷款增加与GDP数据有差距 前4个月银行业贷款是中长期远远大于短期,固定资产贷款远远大于流动资金贷款,国有垄断型企业贷款远远大于民营企业贷款。 大量贷款转为固定资产投资和物资储备甚至进入股市,对恢复信心增加就业以及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作用巨大,但能否为完成当年的GDP指标做出实质性贡献,现在还很难说。根据4月份的数据,今年GDP要保八,银行贷款还得增加,而且必须增加流动性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解决贷款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外贸数据双降有压力也是好事 海关总署12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70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8%,出口、进口环比均有所好转。但是,我们必须看到,4月份外贸增量中,有许多与资源类商品大量进口相关,比如铜铁矿的进口增加了30%左右,大豆进口增加了80%等,铁矿的港口库存已经逼近一亿吨,相反,用于出口再加工的原材料进口却是下降的。 数据说明,若不是资金宽裕促使企业大量进口资源类商品,进出口数据可能更差。虽然我们看到进出口环比的数据在好转,但这仅仅是略为让人放心而已。4月份全球海运指数及中国企业用电量都是下降的,说明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同时,沿海城市的GDP增量远远低于内地,也说明靠出口拉动的传统经济模式正在面临考验。进出口状况短期难以好转,将对今年保八形成“拖后腿”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济结构若因此而获得转型动力,则可以解释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增加值增速放缓工业仍然欠佳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低于3月的8.3%,显示工业反弹的增速有所放缓。 4月工业增加值的放缓主要是受出口下降以及重工业生产调整所影响,产能过剩的钢铁、有色等重工业产能存货调整继续进行;而尽管工业增速放缓,但还是好于一季度5.1%的增速,这说明中国经济仍在上行。只是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振等影响,目前工业生产状况仍然欠佳。 房地产投资增幅小小阳春可能很短 4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比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市场预期的29.1%,而房地产投资增幅只有4.9%,相对很小。 这就提醒我们,大多数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在短期形成生产力,对当年GDP的贡献也远远地小于房地产业的投资拉动。而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数据显示,过去4个月,楼市销售的好转大都是因为降价促销实现的;而4月份以来,降价潮已经消退,楼市小阳春可能很短暂。要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量价齐升,关键还在于经济整体的复苏程度。对房地产业来说,购买力是唯一值得相信的指标,而目前就业压力大、企业仍存在减产压力等因素,让居民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仍然处在下降趋势。 税收下降最让人揪心 多年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高增长。虽然4月份税收数据没有发布,但税收下降的苗头到处显现,比如4月份进出口关税同期减少62.19亿元,下降7.74%。这是海关税收经过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税收适度减少本来无可厚非,但今年正是到处要花钱之时,增加财政投入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恰在此时,财政收入却可能大幅度减少。未来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极大,这是必须高度关注的。 CPI、PPI齐降数据采集偏离现实? 我国CPI数据采集标本中食品占比过大,没有反应居民消费的真实情况。由于前4个月猪肉价格降幅接近4成,拉低了物价指数。其实,农产品[17.25 1.00%]价格总体是提高的,老百姓的感觉也是如此,物价总水平应该是稳中有升。 而PPI更离谱。我们看到代表工业品价格的商品期货指数已经上涨30%以上,其中铜价上涨了80%左右,油价也大幅度提高。而4月公布的PPI却仍然在较大幅度下跌,即使撇开去年同期正是物价高峰的因素不谈,这个数据也是不可靠的,它让市场想到的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实际上,目前的市场风险已经从紧缩转为通胀,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根据4月份数据制定,继续放松银根,未来发生流动性泛滥的可能性将大增;如果按兵不动,则可能形成滞涨,因为未来提价因素很多——电厂还在亏损,国际油价12日盘中突破每桶60美元。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并积极应对,否则隐患无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