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吴敬琏:政府不要对信贷做微观干预
2011-10-27 16:49:32 来源:新浪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833

  最近两年,我和我们发展研究中心原来的党组书记陈清泰做了不少的调查,包括如何振兴产业,参加全球竞争做过一些调查,我想讲一讲,从我们调查中所认识到的问题跟诸位做一个交流。

  这个会议的主题叫“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全球机会确实是存在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自己的实力有了相当大的增强,全球化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现在全球经济发展给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机会。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既然我们进了国际市场,我们是“全球竞赛”中的一个“运动员”,所以除了机会之外还一定要注意我们面对着全球的挑战。

  能不能够正确地应对这个挑战,就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而要能够应对这些挑战,能够抓住机会,需要政府机关,我们社会各界,当然主要是企业做出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否则机会摆在那儿但是抓不住。也许挑战应付不了我们就会在全球的竞争中,也许在最后的冲刺中败下阵来。

  我想举一个例子,确实,全球的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机会,就拿一个产业来说,就是信息产业,特别是最近十来年的努力,我们有相当多的企业能够进入每一个行业的前100名,甚至进入更窄的一个企业圈,比如说半导体制造行业就是一个不到十个企业的圈。据有关方面介绍给我们的情况,在这些行业,如果你进不到前五六名大概就肯定死定了。

  当然,很不容易,我们有些企业确实进入了这个圈,就是小于十家的圈,现在能够存活而且能够有所发展。可是这并没有能够决定最后的胜负,一般人预测,这个行业细分了,分成了很多小行业,每个行业据说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五年以后你还进入不到两三个最强的企业的圈,大概也会死定了。所以,对我们这些已经进入了现有最强的企业圈的企业来说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一般说来,在有些企业已经进到世界最强的两三个行业的圈了。大多数都还在十个最强企业的那个行业圈的比较靠下的部分,比如世界第五、第六、第七,比如手机制造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十个企业的圈要把现在占据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打掉,你才有希望在今后五年仍然能够生存与发展。用我们一些重要企业家的说法,许多企业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努力,作为一个追赶者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要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一个领跑群的一分子。这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追赶者只要把你的跟随战略执行得比较好,把别人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有一些譬如外围的自主创新,就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追赶者,但要作为一个领跑群的一员,那么就要再一个主要的技术上有创新,而且这个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是最强的五六个、七八个之间的竞争。我们企业能不能过这一关呢?

  套用马克思的说法这叫做所谓“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不像作为一个追赶者那么简单,因为你要真成为领跑者,而且要在诸位领跑者之间的竞争中取胜,能够把老的领跑者,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打掉,这就不光是个技术问题了。从观念、理念到发展的战略,更重要的是体制。

  我们在追赶的过程中,它一是靠我们的改革,比较好的经营环境;二是靠政府的支持。但是走到了领跑的地位,政府的支持可能是起正面作用,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看这几年的情况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经济还是政府主导的经济,不管是技术路线的选定,部门发展的重点一直到资源的配置,政府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企业碰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希望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

  对一个企业来说,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是会有效的,但是在全球的竞争中,政府能够起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大了。譬如说,如果政府对于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判断有误,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政府“有保有压”,前几个月还在保,搞政策倾斜,于是我们业界一哄而起,因为从事这方面产业的开发能够拿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然而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一旦市场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判断一错,它就变得产能过剩。这个时候,政府又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措施呢?一般的反应是它会由“保”转到“压”了。很多产业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现在不过一年多,已经从过热变得前景非常得黯淡。另外,从一个国家来说,向某一个产业或企业倾斜,就意味着对另外的企业施加了压力,施加了障碍,或者是减少了资金的支持。总体来说它就有问题的。

  靠这样的办法,我听到许多企业家提出他们现在碰到困难的解决办法时,我都感觉到这个解决办法是有利有弊的,由于争取政府更多资金的支持,政策的支持等等,而且它的风险是会很大的。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意见,还是要争取政府来做政府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政府把这个环境搞好。

  当然,这方面也提出了很多的意见,政府的官员们也提出了用改革的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面,要通过改革把环境弄好,想办法做加法。还有另外一方面是要做减法,就是政府不要去管他不该管的事情。现在民营的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譬如说资金的困难,一方面就是要推进改革,完善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就要改变他干预的方法。比如中央银行提出来要利率市场化,对的,利率要市场化,价格弄对了,资本、资源的配置才能够有效。

  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监管不要做微观干预,不要对信贷做微观干预。譬如说我们2009年放到表内来说9万多亿,如果放到表外来说19万亿,应该说资金供应很充足吧?但是实际情况,对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来说,它的结果是挤出效应。我也和基层银行的负责人谈过,我说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呢?(他们说)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一些企业说,你不为我们想想,海量贷款发下去一定会出烂帐,我得先想好了出了烂帐如何自保。我说这没有问题,不是我们的管理机关叫你赶快放贷,“保八”吗?他说你去看看文件,文件说为了要“保八”一定要加强放的力度。同时也有一句,文件上就有啊,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如果出现了烂帐)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有人替我说话?不会的,那个时候这一条就来了,我早就说了你要防范风险啊。

  于是他就苦思冥想,想来想去,有什么办法呢?又能够完成放贷“保八”的任务,又能够自保,将来出了问题可以免责,结果我看他们不约而同弄了一招,就向国有大企业放款,国家项目放款,这样就能够自保。这样的结果就是说,你大量放贷的时候中小企业拿不到,放贷过多总归一定要收紧,一收紧他(中小企业就会)深受其害,中小企业尤其是要先收他们的。所以,宏观的政策执行的结果和原来的意图就会变得不一样。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政府作为一个行政机关没有那个可能性掌握那么多的信息,掌握中长期的信息,他并没有办法,并不比企业在这方面更能干。所以,政府要使得自己的工作有效率,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应该干的那些事情。

  就像在过去八九年里,很多次政府工作报告都提了这个问题,政府应该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的事情,要把自己的力量放在自己应该管的事情上,而且把它管好。这个话是说了很多遍,但是实际好象落实的情况并不好。

  所以,一方面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做法改善,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需要摆脱依靠政府的政策倾斜或特殊政策来支撑自己,而要靠自己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全球的激烈竞争中不但能够存活还能够发展。

  应该说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走向了全世界,而它反过来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就是因为我们现在不是在一个买方市场上,在一个国内范围内竞争了,而是在全球竞争,(所以)我们一定要过好这一关,就是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我们的企业家共同努力,使得我们中国的产业真正能够抓住这个全球的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上很有效率、很强大的这么一个产业和经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