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李一戈:为什么不能有地产商破产?
2011-11-04 11:07: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sam 阅读次数:785

  绿城申请破产的传闻再次袭来,其董事长宋卫平“不得不”挑灯夜书千余字,勇敢辟谣。从企业传播策略上说,我个人并不赞成老宋动辄去回应某一个传闻或谣言,但“破产”二字确实会触动许多地产人的敏感神经,老宋亦不能免俗。

  此轮调控能用的手段都用了,所以说是“史上最严厉”。但纵然如此严厉,不少地产商到现在仍心存侥幸。因为他们认定地方政府更扛不住,宏观经济也扛不住。正如让一位有20年烟龄的烟民戒烟,要摆脱地产的依赖,不是那么容易的。

  毫无疑问,房地产调控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发动的。如果说地方政府有自身的利益动机,那它们对调控持抗拒态度也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调控对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都有很大影响。前不久南方某市企图放松限购,被中央喝斥打回原形,即为典型例证。

  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的建议,重新点燃了某些地产商的幻想火花。据说个别地区的地产商还希望当地能给中央政府打报告,谨慎松动一些调控措施。但有南方那个城市的前车之鉴,哪个地方敢再迈此步?

  当然,我一再认为,调控政策并非没有改善的空间。譬如,在资产信息不够透明、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保障房是不是非得建那么多?3600万套这个数字,是否与此前的90/70一样,是随意拍脑袋的结果,而未经达科学严谨的论证?我愿意再次建议,在坚持长期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基础上,适当放缓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并非无益。再譬如,在坚持限购、限价的前提下,可否适当放开高端商品房(如京沪单价4万元以上的项目)?

  但我坚决反对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做法。最关键的是限购和信贷政策。若没有替代政策,限购政策不可轻易退出。除了对小微企业和民生项目(如保障房)定向增加信贷投放外,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二套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不可松动。

  很多人相信宋卫平的这句话,“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很多房地产商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倒闭的状态”。有一批地产商破产倒闭没什么了不起。2008年和2011年,据说在浙江都出现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其他企业可以倒闭,为什么地产商就不能破产倒闭?

  有人会说,房地产企业破产倒闭牵扯面太广。它要是破产了,上游,地价款付不了,银行贷款还不了;下游,房子停工,建材、施工企业受连累,民工也拿不着工资;企业自身员工也要安置。但是,哪个企业破产倒闭,不牵扯一大堆债务,带来一大堆社会问题?地产产商并没什么更特别。

  每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有国际大投行或银行破产。我们前几轮房地产调控,也都有知名地产商倒下。2005年的调控,导致顺驰被路劲地产并购;2008年调控的结果,是中新地产被上实收购。无数的人在追问:这一轮更猛烈的调控,哪个地产商会先倒下?

  我愿意重复自己的观点,此轮调控,确实有必要以某一个或一批地产商的破产倒闭作为背书或者是祭品,但即使不是最后一批,至少绿城也不会是第一批。倒不是说绿城的产品品质是业内公认的标杆,而是我相信宋卫平为绿城设置的三个步骤可以化解它的危机。

  如果中央政府能够顶住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坚决将此轮房地产调控推进到至少2012年三季度,那么,基本可以预期,中国房地产的最大一波破产倒闭潮,将在2012年出现。

  前两天看到某专家称,5年后,1万家房地产企业将只剩下1000家。这就不无危言耸听之嫌了。90%的地产商要倒闭,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假如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中国房地产的危机。

  年初我就说2011年房价必须下跌、必定下跌,但偏有人预测今年房价要下跌50%。如今,京沪果然有楼盘降价30%,但你能说这两个城市的房价下跌了30%?有些人是语不惊人不肯休,但相不相信取决于你,而不要仅仅指责他(她)是在误导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