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欧洲时报:欧债危机 中国应当如何介入?
2011-11-04 11:15:02 来源:中新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726

  持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正承载着“拯救欧洲”的期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夕,各种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都指向一个问题:面对欧债危机,中国应该如何介入?

  这即意味着,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以及国家战略来看,中国关切、支持并愿意帮助欧洲应对债务危机已成共识,中国政经高层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类似的原则立场。目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而中国的介入程度也将取决于此:

  首先,中国拯救欧洲命题是否成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外界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期待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从“拯救美国”到“拯救欧洲”,诸如此类的提法,实际上是对中国角色的一种误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其高速增长能够对世界经济提供支撑,但还没有强大到“拯救世界”的地步。因此,任何超出中国承受范围与能力的要求,都不应也不太可能获得中方的认可——中国外交部已经明确表态“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并不成立”。

  这就意味着中国帮助欧洲应对债务危机的前提是,欧洲必须全力自救。倘若过分强调欧中经济的关联性,希望通过中国援助来降低欧洲各国应承担的救援成本,而不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问题——欧洲无统一的政治实体、欧元区无法有效实施政治决定、尤其是应对危机的政策,那么即使中国有援助的意愿,也不能解决无力自救、在危机中越陷越深的欧洲的问题。

  毋庸讳言,欧债危机反映出欧元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故此,解决之道,首先应是欧洲各国协商出良策,然后才是外部施援。从目前情况来看,欧洲的政治精英好不容易达成一致,但普通民众并不认同,到处出现反对紧缩政策的示威游行,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抬头,在街头民主的压力下,希腊总理宣布将欧债救助计划交付全民公决、由此可能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并进一步加深欧元危机就是最新的例证。这表明欧洲经济一体化之后,政治一体化的迫切性,此亦为解决欧洲诸多问题的根本。脱离这个问题谈论中国救助欧洲没有意义。

  对中国而言,随着经济及国际地位的增强,类似的误解也会越来越多,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立场。在戛纳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为中国战略的阐述提供一个平台。

  其次,中国出手可否设定附加条件?

  目前,媒体开出中国施援的最大“交易条件”是:欧洲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官方已然否定存在“条件论”,然而,中方领导人近期在多个场合呼吁欧盟等经济体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又让外界充满想象,认为此事的解决正迎来时机。

  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如何看待欧中战略的问题,中国的支持绝不可能是慈善式的乐善好施,欧洲领袖们也十分清楚,中国承担的责任与权利主张须是对等的、平衡的,援助欧洲应该也必须坚持务实与市场化原则,进而实现双赢。

  这一点可以从欧债危机背景下欧元、美元、人民币的博弈中窥见一二:假使欧元区在这次危机中垮下,那么美元的垄断地位将会更加突出,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未必是好事;相反,如果法国、德国等主要欧洲国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则将有助于削弱美元霸权地位,增加欧中合作机会。

  此种类似“三国博弈”的局面,将考验欧中双方的智慧。无论是市场经济地位,抑或人民币国际地位,对于正处于转型通道的中国而言,如何在保持出口竞争力的同时,合理控制国内通胀,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将是诸多经济政策制定的前提。

  最后,中国介入会获得哪些机遇?

  投资的目标是为了赢利,中国介入欧债危机也应围绕长期或短期的赢利目标。对于中国而言,欧债危机至少可在三个方面提供机遇:一是,多边渠道购买债券;二是,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三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

  实际上,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欧洲债券。从此前的报道可以确信,中国已先后购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匈牙利国债;同时,据欧洲媒体报道,中国也在增持德国等风险较小国家的债券。尽管外界对中国购买欧洲债券的风险有着不同解读,甚至在中国国内都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脚步不会为短期因素所干扰。

  近期,有关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如联想集团将收购德国电子巨头麦迪龙,有的甚至引发争议。但迄今为止中国对欧直接投资从比例上来看仍然较少,若能在新型技术等领域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因此可以成为中国介入欧债危机的另一主导方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