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传统主流媒体对微博大感兴味。先是央视深沉叩问“微博的伦理底线”,继之《人民日报》对“辟谣联盟”做了详细的报道,而《环球时报》则痛心疾首于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社论的规格警告传统媒体,不要成为“微博的印刷版”。略知国情的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些集体动作的背后,是公权力“微博焦虑”的发作。
微博无疑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媒体,值得社会各层面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它的利弊得失,在经过充分的公共辩论基础之上,寻求规范微博的法律与道德。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主流传统媒体,将微博设置为议程,探讨新兴媒介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本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举动,可惜的是,传统主流媒体对微博的报道与评论,却是以非常欠缺专业的手法,且带着太深的有色眼镜,致使对微博这一新兴事物的关注,成了讨伐,而不是讨论。
微博在近年的中国公共生活中表现抢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近年来通过微博,曝光了许多腐败案例,导致许多腐败官员的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