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谢百三:警惕房价下跌引起市场大萧条
2011-11-11 15:33:10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704

  第一、本月通胀下行的原因

  这次C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PPI上涨5.0%,创1年来上涨的新低,似乎令人松了一口气。它的下调的原因是:央行严厉货币政策的调控结果,尽管利率是负的,但是准备金率是160多个国家之首,高达21.5%,企业社会资金都很紧,必然影响物价。第二,季节性因素。通胀突然下跌0.6个百分点,是去年同一个月的基数比较高,下2个的基数还要高,所以同比还要下跌。第三,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有下行的趋向,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胀都在减弱,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都在下跌。也造成了这次通胀的下调,第四,一些地方蔬菜价格跌得很厉害,有的地方如新疆、山东等地,老百姓过冬必备的大白菜现在跌到1毛钱1斤,加上农民前一段时间扎堆种植的大蒜、姜都在下跌,猪肉价格也有所下跌。(菜贱伤农),

  第二、认识治理本次通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要轻易说拐点

  认识治理本次通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要轻易说拐点。首先,我们估计明年1月份,通胀又会起来,因为翘尾因素没有了,加上春节。第二、引起通胀的一些基本原因还在。例如,全国的货币与准货币高达80万亿,稍有疏忽,通胀又会翘头。

  第三、千万不要以经济的过分冷却为代价来治理通胀

  据我知道,有经济学家向国务院建议,宁可经济下跌放慢,也要控制通货膨胀。我觉得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货币政策继续这样紧,投资出口、消费都会受到拖累和打击,经济增长就会一步步慢下来,我们至今不知道9月份是多少,应该已经下来了(三季度是9.1%),10月份的GDP下来的可能性也很大。据我所知,大型国有企业资金都很紧张,而民企、中小企业更是非常困难。虽然温州作为一个特例,温总理去了以后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今天早上了解,浙江省那里的民间利率仍然高达3分5分/每月(年利率36%60%),中小企业反应目前的困难比08年多得多,情况严重的多,大部分企业看不到货币放松,经济转暖的前途希望和曙光。很多企业家非常悲观,负资产的企业是度日如年,过一天算一天,还能维持下的企业,打算冬眠蜗居和趴下。温州企业家逃跑的82个,回来的15个,还有67个呢?还不是照样人走楼空,一摊子失业工人,负债扔给了温州市政府和温州市民。总而言之,中国是一个13亿3千万的人口大国,每年增长人口600多万,与通胀相比,失业问题更加严峻和可怕,如果搞到失业都下去了,企业垮掉了,农民工回乡几千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怎么是好?

  第四、捅破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大快人心,但对其严重后果和副作用的对策想好了吗

  各地房地产价格都在下跌,北京万科房价从1万7跌到1万4,使各方居民拍手称快,这是符合中央的精神和城市居民的利益和心愿的。但是与房地产市场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萧条和后果,例如钢铁从5000多元/吨跌到4100多元/吨,铜80000多元跌到50000多元,各行各业都在受拖累,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石灰,家具、汽车都会因没有市场而大幅萧条,42个产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种趋势已经出现,有的已愈加严重,企业裁员也已经开始。总之,在房价下跌的同时应该考虑好对其引起的大批企业的萧条、冷落、失业率的提高有充分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万一出现日本的情况,我们中国怎么办?如果有的大学生为买不起房而烦恼不已,而现在失业潮到来,工作都丢了,这个打击难道不更大吗?日本人口1.2亿,增长非常慢。中国一天生几万个小孩,就业怎么办?

  第五、土地卖不掉,地方欠款10万7千亿,怎么办?

  总所周知,为了配合08年的基础建设(铁公基),从银行,地方融资平台借了10.7万亿,过去地方政府都是希望通过土地拍卖来偿还这笔欠款,现在地卖不掉了怎么办。万科说,宁可不拿(地)也不要拿错。这笔欠款今冬明春就要到期,他们还不出怎么办,各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是又要上升了吗?通货膨胀会不会因为被迫多发票子再引发,发地方债吗?上海、深圳、浙江等富裕地区是可以的,信誉是高的,贫困和边缘地区的省市怎么办,也发地方债吗?

  总之,通胀下行令人松了一口气,但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放松货币,防止经济过分冷却和萧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