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易宪容:宏观微调的含义与政策分析
2011-11-11 15:35:06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sam 阅读次数:794

  自从中央正式提出“适度适时进行预调微调”的宏观调控新提法后,市场就开始憧憬经济政策有可能松绑。随之国内股市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沪指创了近两个月的新高。而对国家统计局即将于11月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少市场人士预料10月份的CPI数据会大幅下降到5.4%左右,令投资者憧憬央行将全面放松货币政策。

  “宏观微调”可能不是强调信贷数量的变化,而是更强调通过价格机制来理顺当前信贷紧张的局面。因为宏调是否转向,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取决于宏观目标。就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尽管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可保持9%的增速或更高。而这两年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上会放在8%左右。也就是说,当前或明年经济增长放缓,正是政府调控目标所向。从这个意义看,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大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普遍估计,10月份的CPI增速将由9月份的6.1%,回落到5.4%左右。理由一是受2010年物价基数影响;二是国内食品价格开始回落;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落走稳。

  不过,这里仍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即使10月份CPI数据真会回落到5.4%,但这只是统计上的基数效应,而不是现实经济中的物价水平全面回落。况且这仍与政府4%的目标有一定差距,而且居民存款仍然处于严重的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物价或让整个物价水平回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不会有太多改变。

  二是CPI回落,起作用最大的将是食品尤其是猪肉的价格回落。最近不少地方出现农产品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下降,对CPI数据全面回落、稳定物价将起很大的作用。但农产品是周期性很短的产品,若农产品及猪肉价格下跌,必然会导致大量农民退出这个市场,酝酿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因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到CPI的回落是否能持续是有不确定性的。

  三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已的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会持续回落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美国有可能推出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的弱势可能再次出现。若如此,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涨概率就会增加。

  基于以上因素,国内现行宏观政策不会轻言放松。

  更为重要的是,到9月份止,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刚开始起作用,但调控的胜利成果还不牢靠,放松调控有前功尽弃的可能。虽然一二线城市快速飙升的房价开始得到遏制,住房销售开始下降,住房投机炒作有所收敛,但其他城市房价同比仍然在涨,只不过涨幅没有以前那样快而已。在看到住房价格调控曙光之后,政策能否稳定持续,关系到房地产调控成果的巩固与扩大。而住房价格回归理性,是国内物价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在。

  还有,就今年的银行信贷增长情况而言,市场一直认为总体偏紧,但实际上2011年信贷增长总量仍然可达7.5万亿元,不会低于2010年的水平,比2006-2008年哪一年都要多。至于为何今年信贷增长总量不低,市场为何普遍会感觉偏紧,笔者以为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银行信贷在政府管制下利率过低,或商业银行不能够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因此,笔者判断货币政策的微调会放在银行信贷的利率市场化上,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改变当前银行信贷不合理的流向。当然,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贷款,政府会有倾斜,估计商业银行会谨慎对待,否则,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信贷风险。

  总之,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并非是政策的转变,也不是导致银行信贷数量上扩张多少,更多地会从完善国内信贷增长的价格机制入手。比如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入手,从而通过有效的利率杠杆来改变当前信贷的流向,完善整个银行信贷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既可达到稳定整个物价水平的目标,又能保证银行信贷更有效地运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