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叶檀:保障房从3600万套下降到2000万套有何不可
2011-12-01 16:22:35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sam 阅读次数:787

  经济建设、民生建设的成果统计擅长玩弄数字,最好的办法是让数字回归常识。保障房数字注水,有必要挤干水分,否则我们只能将在幻想中等待民生社会的到来。

  11月10日,住建部公布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任务超额完成。三天后,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中存在约1/3的“挖坑待建”情况,为此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此类房屋年底前务必完成地基结构的施工,对于仅是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是开挖基坑的,不计入已开工的项目和套数。按照住建部厘定的统计标准,在全年度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地方政府至少做到1/3浇筑地基、1/3超出正负零(即超出地面)、1/3主体结构完工。如此一来,保障房开工率下降三分之一。

  数字下降比玩弄数字要好得多。保障房开工率注水,使钢铁、水泥、家电等相关行业的数据全部失真,产业规划部门只好对着虚假数据玩沙盘推演。

  住建部的力量无法监管注水数据。10月27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委员提问,指出“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由各地上报数据统计汇总而来,经十来个部门共同研究后,由国务院采纳、人代会通过。各地上报数据的背景是,为了政绩、觊觎中央财政补贴,宁可多报、绝不少报。

  住建部监管不可能到位。据姜伟新称,“从今年4月起,住建部在住房保障司20多人之外抽调50多人,一个省两个人蹲在那里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看,看1000万套房开了没有,看590万套今年能够真正竣工投入使用多少,当然还要看质量”一个省两个人是沧海一粟,这两个人还必须是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各种游说力量。把一省的保障房建设监管系于两个人身上,十分不靠谱。最好的办法是信息公开后由当民众监管、举报,通过卫星系统实时监控每个保障房工程的开工建设情况。对于大言滥报的地方官,记入政绩污点。

  大规模保障房建设遭遇资金难题。根据住建部测算,按照全部结构完工口径计算,2011年开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所需全部投资约为1.3万亿元,假设我国的CPI增速为零,3600万套保障房最少需要资金4.68万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十二分之一,超过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绝不是个小数目。其中中央政府在1.3万亿中占据1709亿元左右,约占13%,其他87%的资金都要靠地方政府投入。

  2010年全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工量为590万套,按照两年半的建设周期,需要结转到2011年,而住建部保守估计,2011年全年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实际为1590万套。住建部保守预估在2011年能够投入使用的保障性住房,约为300万套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有1290万套结转到2012年。再加上2012年继续以此口径统计的1/3超出正负零、1/3主体结构完工,这样处在最大投资量阶段的建设工程,恐怕将达到1500万套以上,地方政府必须拿出2万亿不到的资金,这对于地方财政是跨不过去的高门槛。目前很多地方财政失去土地财政的支撑,已经捉襟见肘。靠发行地方债与银行信贷,显然不是好办法。

  与其大干快上,在开工率与峻工率上注水,不如转而低调务实,将实实在在峻工的保障房分配到亟需住房尊严的中低收入阶层手中,而不是贪婪的地方官员手中,与低效的国企集资房手中。那不叫民生保障工程,而是打着民生的权贵攫取工程。

  住建部已经提醒2012年保障房的开工数量有可能调整,姜伟新多次在住建系统内部会议上向属下强调,根据实际情况,2012年的保障性住房开工套数指标,有可能进行调整,可能略低于2011年的1000万套指标。

  最后,解决住房资金不足,通过金融与制度创新比通过政策性贷款要好得多,后者是贷款的同义诘。以上海为例,没有通过国企集资建房搞特权房,而是降低保障房入住门槛,相应提高房价或者租金价格,以市场价九价、先支付一半房价的方式,满足中产阶层的需要,收回部分资金投入新一轮的保障房运作。这样的金融创新比一味依靠土地、依靠税费要好得多。

  不要说3600万套保障房,哪怕只有2000万套,在三年内如期峻工,解决起码7000万人左右的住房难题,固定资产投资还能保持一定增速。以制度改进的方式分配到了中低收入阶层手中,就是功德无量之事,比3600万套的大跃进好得太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