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深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外界对其国内补贴的不满都为中国惹来不少麻烦,这可能导致中国未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体制内比过去十年经历更多摩擦。
十年前的12月份,中国加入了WTO,反对者警告称,外界对中国开放市场的要求,可能令中国经济举步维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几乎没人怀疑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是一大幸事。
然而,未来十年中国在WTO的日子可能会益发艰难。这部分归因于中国根据WTO规则已经开放了很多市场,但在关键行业仍在实施大幅度补贴。
中国政府对清洁技术的投入已经令国际贸易伙伴恼火,但相关投资可能还会继续增加。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眼下全球经济放缓,各国都在竭力增加出口,中国此举只会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WTO最近认定,国家支持的低利率融资和低价土地将带来不公平优势。专家表示,这或许会导致更多国家寻求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诉讼。
目前,WTO成员国已经开始利用反倾销诉讼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开火。这种诉讼相对比较容易操作,因为根据2001年的谈判条款,中国依然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体,但2016年中国将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发起反倾销诉讼,其他国家可用第三国价格——往往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更高价格——来替代中国价格。
但WTO最新规定,国家必须对其在银行融资、土地价格以及生产投入价格中的介入做出解释。这就意味着,在反补贴案中,或许能利用类似策略:用第三国更高的市场价格和利率来反衬补贴后的价格。
从本质上讲,2016年之后,中国也必须对非市场经济补助措施做出解释。 香港大学法学教授陈伦林(Chin Leng Lim)表示,相比追杀不公平的廉价商品,挑战中国的低价土地和融资更具杀伤性。他说:“这相当于对中国说:我们不喜欢你管控银行的方式,不喜欢你调控土地的方式,不喜欢你对国有企业的支持,所以你要改变这些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