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国际日报: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关键何在?
2011-12-08 10:39:55 来源:中新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786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进了外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了解,为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正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仍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过三关: 产品关, 文化关, 市场关。

  产品关: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基础和根本条件是,一个文化项目或文化产品要在本土成为品牌。只有在本土上确立品牌的文化产品,才有走出去的可能。

  文化关:一个文化品牌尽管在本土立得起来,但不一定就能让外国人马上接受。这里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融合的问题。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接触、了解,接纳并受其影响,需要文化品牌本有与其它文化进行融合的潜质。

  市场关: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战略,只有落实到市场层面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文化产品必须为当地市场接受,并具有竞争能力,在衡量文化产业是否在海外成功时,就看该产业是否在市场上实现利润, 该产业在市场上的成功,表明它所出售的文化产品被人接受。

  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有的文化精品的概念的迷思,以在中国市场中的精品标准来作为提升海外文化产品的标准,过于拘泥于形式,而没注意到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内容,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人诠释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国本土是产生不了的。

  其次,文化的融合存在障碍,由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与本土的需求面有一定的落差,这种落差并不是因为没有对中国文化的需求,而是由于供需双方错位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产品缺乏合适的市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利润才刚起步。在欧美市场中,中国文化走出去缺乏足够及适合的市场载体,文化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 物质产品可以在产品质量过关后,在欧美现有的发达销售通路上畅通无阻,但欧美现有的文化产品销售通路,并不接纳外来的文化产品的销售。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交流,增加了解的多,以产业、市场的方式来运作的少 。

  因此,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的关键是,需要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合适的载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