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兴起,特别以新浪微博为龙头,掀起了互联网的一场新革命,更是新传媒的一场新革命,短短二、三年的时间,微博就显示它在推进信息传播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威力。从宜黄事件的微博直播,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微博打拐,微博的力量无人再敢小觑。
每一次新传媒形式的出现,对于政府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政府的工作同样来追逐新传媒的步伐,适应新传媒的社会。互联网诞生以来,从网站、论坛到博客,每一步的发展都有政府及其官员的身影,比如,政府网站的举办,官员论坛的交流到政府博客、官员博客,今天,政务微博也汹涌澎湃朝我们走来。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告诉我们“今年4月以前,全国政务微博的数量大约有6000个,而随着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对微博认识的深入,4月至10月的半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到之前的3倍,达到约1.9万个。”而来自腾讯网的统计也显示,目前在腾讯注册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约1.85万个,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份。
但是,任何一种新传媒方式,既可能被政府用作积极回应民意,促进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将“法治政府”建设提速,也可能被政府当作是敷衍民众,片面宣传,装点门面,掩饰政府工作固步自封的工具。比如网络时代,出现了兼具政府身份同时又是网络名人的伍皓,其坦诚直面网民,虽遭指责、谩骂也不悔。同样,也有大量的政府网站是沉睡不醒,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网民的投诉敷衍了事,“雷人话语”不断。
政务微博诞生伊始,就出现两极分野,既有政务微博在查酒驾、日本地震期间化解抢盐风波较好地运用了微博来化解谣言,推进信息公开,促进官民互动的成功案例,也有敷衍了事,将微博仅当作装点门面的事例,今年10月,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在其官方微博“问政银川(微博)”上曝光19个最懒微博,这些直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