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易宪容:明年中国经济战略变化四大看点
2011-12-22 16:43: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sam 阅读次数:820

  读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多数人看到的是2012年中国整个经济政策取向在强调一个“稳”字,经济发展战略可能强调的是“过渡”,所以从经济政策的层面上来看,无论是强调经济增长的“稳中求进”,还是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表述没有改变,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化等都强调了一个“稳”字。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十分重要的新信息是,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将可能出现四方面变化。

  第一,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改变以往唯GDP是从的指导原则。弱化对GDP的追求。十七大报告就提出此观念。当时的观念是,国家GDP增长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绝大多数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全体国民的经济生活福利。不过,尽管这些观念开始在一些政策中初露端倪,但当面临经济环境突发事件时,刚刚开始偏向民生的政策就可能被新的经济环境变化所终止。比如,2008年下半年国内经济政策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突然逆转。

  今年下半年,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更大,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不小,各种压力蜂拥而来,但这次政策调控没有走向2008年的老路,而是更为审时度势,弱化了对GDP的追求。从公告的经济政策走向表述来看,面对当前空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政府宁可把所追求业绩的GDP降下来,也不轻易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从当前一些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已强烈透露出政府正在弱化追求GDP业绩的政策倾向。笔者以为,这将是2012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一个重点。

  第二,2012年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可能表现为摆脱“货币依赖症”。从2003年起,中国经济政策一直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或金融经济)混为一谈,以为只有GDP上去了,个人的纸上财富就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就快速增长了。这种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各种信用过度扩张的基础上。可以说,近10年,中国经济的“货币依赖症”十分严重。从1998年到2002年,银行信贷增长的速度年均为1万亿元左右,到当前信贷增长速度则达到年均近8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8倍,但2010年GDP增长不及2002年的4倍。

  也就是说,近10年来中国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关系出现严重的扭曲。比如10年来国内银行资产总量达到110万亿元以上,增加近8倍,是当年GDP的2.5倍以上。这样的占比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而美国的银行资产总量不足GDP一倍,其他老牌市场国家更是如此。还有,我们每年信贷增长远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比如,近些来,我们每年新增名义GDP约5万亿元左右,新增实际GDP为4万亿元,但近3年信贷增长年均超过8万亿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银行表外业务及外汇占款,其信用增长占比更是惊人。但还有舆论认为信贷十分紧缩,市场流动性不够,中小企业及农业等实体经济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于,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及虚拟经济发展没有严格的界定,致使大量的钱流向各种资产,并用这些钱吹大了GDP,也推高了不同资产的价格。在这种态势下,尽管中国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政府并没有主张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让信贷增长又过度扩张。可以说,2012年的货币政策及信用额度(或整个社会总融资),只会在今年的基础上表现更为中性,并将如此有限的信用扩张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比如,保证国家已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资金需求,而不会来救助过去总是左右政府政策的房地产业。也就是说,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主要是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再来推高资产及GDP业绩。

  第三,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向是经济的“去房地产化”或减弱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去房地产化”,一是表现为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定性及降低房价目标的明确性。可以说,这两者融为一体,其目标就是要让国内房地产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二是表现为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去除房地产赚钱效应,使住房市场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三是表现为突出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第四,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还在于从根本上调整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关系。这也将是国内未来经济政策核心。如会议公告所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该段话尽管字数不多,但包括了重要的政策内容。也就是说,公告所强调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不仅决定了2012年经济政策根本性转向,而且也决定了未来国内产业结构大转变,决定了未来中国金融资源如何分配及个人收入如何增长。

  早几年,整个社会对金融的理解就是资本运作、似乎就是“一夜暴富”、就是金融来造就GDP业绩等。这种金融性操弄或资本动作不仅表现在房地产业及股市,而且也向国内地方政府逐渐蔓延。各个地方城市都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不同地区、不同范围的金融中心,都希望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打造成金融强省或金融强市。在这种观念推动下,不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把这种金融性操弄玩到极致。因此,公告强调的发展实体的基础性,清楚地向市场表明,加速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只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是为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及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观念的改变,势必影响到未来中国一系列经济政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