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大公报:中国出口受困全是美欧危机惹的祸?
2011-12-22 16:47: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21

  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逐年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疲软。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如今,美国经济未见起色,欧债危机仍在蔓延,周边环境改善乏力,各方均预期中国明年的出口增速将回落。

  究竟为什么曾经深受西方社会欢迎的中国产品不再受宠了呢?中国主流的看法,影响中国出口是因为西方市场的消费滑落,定单减少所致。这样的看法基本符合中国某些人的传统思维定势,但这样的思维又不完全反应客观真实。

  非中国产品越来越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指数为49%,较10月份的50.4%回落1.4个百分点。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是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的临界线。值得注意的是,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双双表现疲弱: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为51.1%,此前,该指数自3月份高点55.2%连降3月至6月份的50.8%,7月份才小幅上升至51.1%;新出口订单指数则是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至48.3%,连续第五个月回落,且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上,欧美采购商观望询价较多,实际成交分别下降19%和24%。

  一般认为,这是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西方社会压缩消费,导致市场萎靡,而影响了中国出口。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进口比上一年平均增加了23%,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只增加了4.4%;玩具、游戏机只增加了7.7%;服装增加了18.1%。几年前,在美国一些连锁店、超市,中国产品占绝对优势,但如今,非中国产品越来越多。从指甲刀到电视机等,其它国家产品开始有规模的进入美国市场。

  亚洲国家争占美市场

  亚洲其它一些国家出口美国的产品增加比例比中国要大的多。中国鞋子原来基本上处于美国市场垄断地位。去年,印度尼西亚向美国输送了超过21亿美元的鞋子,增加了42%。今年前7个月,孟加拉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增加了43%,达180亿美元。美国NIKE公司的产品过去大部分都在中国加工,2009年开始,此品牌的产品有51%在越南加工。中国出口美国的订单减少,亚洲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此消彼长,某种意义上是吞食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

  非中国制造产品在美国市场越来越多,因素自然很多。中国经济学家通常都在汇率、美国市场减弱上找原因,但问题不完全在此。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近20%,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仅2.5%。这些年来,中国产品质量不稳,这对中国整体产品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在美联社评出的2007年世界10大新闻中,中国出口产品被召回名列第5,排在美国总统选举新闻之前。一系列中国出口产品被召回,包括含铅玩具,有问题的汽车轮胎和有毒的牙膏和食品。

  将中国作为主要采购地的大型超市沃尔玛,2009年起,将110亿美元的定单投放印度,并逐步要将印度采购增加30%。沃尔玛出售的商品,曾经有70%的中国因素,但考虑到贸易纠纷、成本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等因素,开始增加非中国制造的商品,到不同的国家去生产采购了。

  不能单从外部找原因

  由此可见,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订单减少,自然有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问题,需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中国开放,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需要有这样的充分准备;而改革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去应对变化。更何况,有时外部环境并不差,并没有大的影响,差的只是中国自身的不健全,还有不作调查研究的乱定义、乱下结论。

  什么都先从外部寻找原因的思维定势,不利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出口订单减少的原因需要理智客观全面的分析,才能在国际消费市场不稳固的时期有准确的决策和应对。我们应改一改传统的思维定势,从自身而不是过多强调外因,可能可以让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