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视点 >> 文章页
欧债危机陷入政治与经济“深层博弈”
2011-12-23 11:33:3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6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行进到现在,已经非常清晰地构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逻辑——政治层面的解决路径,和经济层面的恶化逻辑。 [1202]
  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向核心国传染,向全球银行业的风险升级。另一方面,欧洲政府之间的博弈愈加激烈:德法主导事件走向,负债国不断妥协,更紧密财政同盟将确立。 [1202]
  政治方面:欧洲各政府在多轮的博弈中不断向着“预定”的目标迈进——负债国承诺更严苛的财政自律,欧洲建立更紧密的财政秩序。
  市场方面:法国的顶级评级摇摇欲坠,欧洲银行面临“崩溃”,全球金融业寒风劲吹,评级机构磨刀霍霍——欧洲的雷曼事件似乎随时都会爆发。
  一方面,欧洲的政治领袖们似乎总在峭壁边缘跳舞,每次看起来就要“爆泡”的时候,总会出个什么东西往回拉一把;而每当出现一丝希望之后,又很快将其浇灭。
  另一方面,市场则是一方面呼吁欧洲祭出“巴祖卡”(火箭筒),一方面对欧洲每次作出的努力不屑一顾,该怎么评级就怎么评级,丝毫不理会欧洲的“政治舞台剧”。
  市场的力量是推动欧洲政府作出实质性改进的动力。虽然欧债按照经济逻辑在不断恶化,但市场的每次行为,也都并不是一击致命,总会留下一丝的缓和余地。
  这样一来,在市场与核心国达成“互不言说的默契”的情况下,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一种脆弱平衡——市场在恶化,但不至于崩盘;政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