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2010年的中国发展标志性成就,那么,2011年中共号令建设“文化强国”,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尤其是在寰球深陷金融危机困扰的背景之下,中国高调凸显“文化战略”更显深刻的蕴意。
最新舆情显示,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策部署开始,中央高层及政府主管部门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一系列重要安排,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媒体推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强国与文化繁荣的宣传攻势。
“世界看中国 文化是窗口”。亮点闪烁的中国“文化新政”,显示了中国社会面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战略。
一般认为,中国将文化建设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放眼国际、审视国内的冷静判断。
一是基于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文化作用日益突出,需要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要求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
二是基于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关乎中国社会发展全局。
三是中国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点。
四是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面对社会道德滑坡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等问题,中国将注重培育核心价值,重振国民精神,并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控制。
五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并期望实现从一般贸易大国到国际文化贸易强国的转变。
六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广泛传播范围的文化艺术精品。
现实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稍有迟疑。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总体思路和诉求也很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都是来年中国发展大局中的新课题和新诉求,并从中努力追求和体现“中国道路”。
更重要的是,“文化强国”的战略定位,使得文化繁荣与发展纳入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样成为党政高官政绩考核的内容。换言之,文化建设已经作为中共各层级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具有行政约束力的政治任务。这意味着文化建设升级为“硬指标”。这将意味相关资源的配置将会更加均衡和完善,致力走出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双轨并进”的“中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