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步入“自主调整期” |
2011-12-30 15:14: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20
|
|
中国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下降,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正在加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外汇占款的下降给予央行货币对冲操作“减负”和“解套”的机会,有利于央行稳步推进各项汇率机制改革。 [1202] 外汇占款的减少除了外贸顺差进一步下滑之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下,资金避险动机增强,全球投资风险偏好下降,海外资金开始撤出新兴市场。这使我国曾经持续大规模流入压力得到缓解,而更积极的意义是,外汇占款的下降给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打开了空间。 [1202] 货币学领域中,一般把基础货币分为两部分——央行自主性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因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由于中国资本项目还处于管制状态,再加上特殊的“强制结汇”方式,在中国贸易持续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也就形成所谓的“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激增已经严重改变了我国货币供应结构。在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基本上通过国内信贷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约为26.4%。 在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和大量资本流入的背景下,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安排使得央行实施的任何一项冲销手段都难以为继。从最初削减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到通过正回购操作来冲销,再到发行央行票据的主动负债冲销方式,最后到2006年以来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冻结”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都是央行在一种冲销手段近乎无法有效发挥其功能后而进行的工具“创新”。 冲销政策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外汇占款影响日益增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实施结售汇制度以后,央行为避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