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纽约时报:中国经济将是下个危机的震源
2012-01-05 16:55: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sam 阅读次数:830

  想想这样的情景:近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规模巨大的建筑业繁荣,推动这种繁荣的动力来源于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同时经济增长显示出种种泡沫经济的典型特征。信贷在快速增长——而增长的很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而是通过既不受政府监管又没有政府担保的“影子银行”。现在泡沫正在破灭,担心金融及经济危机是完全有道理的。

  我这里描述的是不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或者2007年的美国?也可以这么说。可现在我说的是中国,在当前真的经不起任何危险点的世界经济上,中国正在作为一个危险热点出现。

  我一直不愿意对中国的形势评头品足,部分原因是要了解实际发生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最好将所有的经济数据看成一种特别无聊的科幻小说,但是中国的数字比大部分经济数据更具有科幻的味道。我试图从中国问题专家处得到点启示,但似乎没有两个专家的说法是一致的。

  即使官方的数据也令人不安——最近的新闻出现剧烈的变化,足以敲响警钟。

  过去10年来中国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是,家庭消费尽管一直增长,却落后于整个经济的增长。目前,消费支出仅占GDP的35%,约为美国的一半。

  那么,谁在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及服务?部分答案当然是我们。随着总体经济中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中国日益依赖于贸易顺差以维持制造业。但是,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更大的部分在于投资性开支,这部分猛升到GDP的几乎一半。

  明显的问题是,由于消费需求相对较弱,是什么东西在推动所有这些投资?答案是,在相当程度上,所依赖的是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2000年以后,房地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几乎翻番,超过整个投资增加部分的50%以上。毫无疑问,其余增加部分大量来自那些与建筑业相关的企业。

  我们真的知道房地产是泡沫吗?种种迹象显示正是如此:不但价格不断攀升,而且我们对这再熟悉不过了——想想当时佛罗里达海岸的情景吧。

  还有另一个与美国经历相似的情况:信贷繁荣,但其中大部分并不是出自银行,而是出自一个没有得到监管、不受保护的金融体系。不过,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区别:美国形式的影子融资涉及华尔街知名公司和复杂的金融工具,而中国的版本则是通过地下银行甚至典当机构。然而,后果却是相似的:像几年前的美国一样,金融体系的风险比常规金融披露的要严重得多。

  现在,这个泡沫显然正在破灭。这会对中国经济,还有世界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害?

  有些评论家说,不必担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对付经济下滑。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听上去跟过去那些有名的说法没有两样。毕竟,我还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同样的担保,认为日本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后来,我们又说美国绝对不会重复日本的错误,而实际上,我们比日本做得更差。

  我希望我所说的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危言耸听之论。但是,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经济状况与我们所见的其它地方的经济衰退太相似了。世界经济体系由于欧债危机已经遭受重创,真的不需要新的危机震源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