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0年粗钢产量6.27亿吨,较2000年增长了39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伴随着钢产量井喷式的增长,钢铁行业也遭遇了产能过剩、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区域分布不合理、环保问题等发展中的阵痛。“十二五”期间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转型和调整也成为钢铁行业的关键词。
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逼近7亿关口,但是钢厂和贸易商的盈利状况却没有随之增长,“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钢铁行业仍在艰难中前行,似乎预示着后面的道路依然崎岖。
钢厂和贸易企业盈利持续低位,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现象仍未改善。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重点大中型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为7.26%,钢厂的日子还比较滋润,那时力拓的铁矿石年度协议价是52美元/吨。2008年之后,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是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引发部分品种供大于求,再加上铁矿石价格的暴涨,多方面合力挤压,钢厂利润严重缩水。2011年1-10月,中钢协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2.76%,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徘徊在3%以下。
贸易商方面也哀鸿遍野,2011年大部分钢铁企业毛利润率都在5%以下。而同期我国采矿业销售利润率仍在20%以上,国外矿山的盈利情况更好,巴西淡水河谷的毛利润率在50%左右。产业链上的利润仍主要集中在上游,中下游的钢厂和贸易商的情况仍不乐观。 行业前十家产业集中度接近50%,但是距离“十二五”目标差距仍较大。2000年以后我国钢铁产能快速增长,各地纷纷上马中小型钢厂,产业集中度不是升高反而降低了,“十一五”初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