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研究 >> 预测 >> 文章页
土地闲置根在政府“囤地”
2012-01-06 16:15: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588

  近日,国土部正就《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相比现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多出23条,对闲置土地的认定、闲置责任的确定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法律责任追究等规定更加趋于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征求意见稿”中漏掉了查处因地方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闲置。 [1202]
  闲置土地处置并非一个新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价一路飙涨,土地市场也变得炙手可热,“囤地”、“圈地”行为愈演愈烈,这导致闲置土地大量增加,一些热点城市甚至沦为闲置土地“重灾区”。而开发商轻而易举便可从中获得丰厚回报,增值可能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与此相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清理闲置土地、打击“囤地”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土部等职能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制度办法予以打击,但效果并不理想。 [1202]
  事实上,《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出台,类似的规定还不同程度地散见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集约用地的通知》等法律、文件中,此次草案中的很多内容也都似曾相识,如经常强调的征收20%闲置费、无偿收回土地等,但至今被落实、被执行的案例并不多。
  有法不依背后所折射的是土地市场上的层层利益关系。就开发商而言,在房地产市场火爆之时,相当一部分热衷于圈地而不急于建房,通过“囤地”增值牟取暴利,“囤地”时间越长获利越丰,而真正因为资金不济而造成的闲置实属罕见。
  与土地利益密切相关的另一主体地方政府也往往在土地闲置等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上起到关键“推手”作用。一方面,土地出让金和其他与土地相关的税费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以GDP和财政收入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