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叶檀:对宏观经济数据不宜过于乐观
2012-01-12 10:59:44 来源:每日新闻 作者:sam 阅读次数:866

  将于1月12日公布的2011年12月经济数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较为虚幻的乐观感受。

  GDP上升而通胀下降,证明经济肌体非常健康。初步预测,2011年12月GDP增速8.8%,CPI增速4.2%,这是一个无比美妙的数据,是在货币紧缩、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并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还在12月大幅反弹,证明大型制造企业回暖。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显示投资者信心有短期企稳迹象。

  上述数据与笔者观察到的实业界的普遍悲观形成鲜明反差,似乎经济数据不理实业界的悲鸣而一骑绝尘。

  中国经济有远忧,有近虑,有机会,有陷阱。

  明确的近虑是出口趋势下行。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降至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1%下降至2011年的2.3%左右,将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到2%以内。此前数年,中国经济处于出口红利期,2007年和2008年,贸易顺差曾分别达到历史高位的2618亿美元和2981亿美元,是入世之前的十倍左右。现在,出口高增长的红利消失了,而且一去不复返。

  出口下行,得靠投资与消费拉动GDP。鉴于地方政府与各部门的大投资家身份,投资增速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预计2011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8%,单月投资同比增长19%。虽然投资增速下滑,但在紧缩的背景下保持如此增速已属不易。关键问题是,投资效率下降、成本提升,用于基本建设、用于保障的投资量越来越大,证明日后投资者的负债越来越高。

  债务风险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掣肘。为了消除负债,央行实行负利率以储户的隐形亏损补贴投资者,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却通过实际利率的提升从中获益,最终债务依然高企,成本并未下降,投资效率难以提升。

  预计2011年12月消费增速同比增长为16.7%,同比回落。但中国消费并不悲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大幅上升,2011年12月中国非

  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0%,比11月上升6.3个百分点。受季节性需求拉动,以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表现强劲,成为拉动当月指数上升的主要动力,而物流业相对活跃也推动指数上涨。

  中国消费增长有强劲动力,但政府消费有可能替代居民消费,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消费有可能替代中等收入人群的改良型消费。2011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但我们无法得知政府消费所占的比例。如果政府消费占比过高,正如“三公”消费中汽车消费占比越大,那么中国的居民消费所占权重就越低。

  由于中国贫富差距较大,高收入人群的奢侈性消费面向全球,成为奢侈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这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换代不利。中国的财富集聚程度,与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水平是脱节的,中国高收入人群追求的是与日美富豪相同的奢侈品,低收入的农村过的是“非洲生活”,中西部农民自给自足,几乎可以不必参与交易与消费。

  未来数年,中国GDP增速将下降,“十二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达到7%即达到目标,GDP的质量越来越关键,创造同样的GDP耗费了多少资源与资金,应该成为重点考察的目标。而CPI的短暂下行不可持续,无论是从原油(101.37,0.50,0.50%)价格的走势,还是从食品、电价与劳动力价格看,未来中国的CPI都会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准。以5%的CPI维持8%的经济增速,消耗全球40%以上的资源维持10%的全球GDP份额,以全球最大的货币发行量创造GDP,无论如何不能让人满意。

  有人说,中国经济已经软着陆。中国经济还没有着陆呢,房地产与债务都悬在空中,何来硬着陆与软着陆?因此,这5年才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5年。

  相对明确的是,未来CPI将维持在4%以上的相对高位,投资将保持稳定的增速,消费会增加,债务会越来越多,沿海出口型中小企业将进入倒闭高峰。

  结构性调整的效果如何,GDP的质量能否上升?取决于政府是否有决心推行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