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实体经济“以短换长” |
2012-01-16 08:32:4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794
|
|
近期包括PMI、企业景气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速等经济指标均显示,自2011年3季度以来的经济下滑态势仍在继续。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最乐观的预计,经济增速的企稳也要等到2012年二季度。这将是自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经济第三次出现GDP增速连续6个季度下降的局面。 [1202]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的GDP增速第二次连续6个季度下滑局面,中国开启了以4万亿投资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而随后为了纠正反危机公共干预对于市场经济的扭曲,特别是防止全球货币宽松下恶性通胀的发生,中国宏观层又启动了一轮回归货币稳健的紧缩调控。中国经济增速终于在2011年三季度呈现明显的收敛,而与此同时,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也逐渐显现。 [1202] 作为宏观调控的代价,经济增速的放缓本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快速加杠杆之后,又快速去杠杆,无疑对于微观实体经济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反映到实体经济债务结构方面的被动调整。 2012年对于宏观调控者和投资者而言,需要格外关注个别信用事件的发生,因为宏观去杠杆下的微观层面的被动调整,已透露不确定的信号。 信号一是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加杠杆之后,正在经历快速去杠杆。如果按照贷款、信用债和外债合计数的口径来整体观察中国实体经济负债情况,截至2011年年底,当年新增的债务为9.4万亿,略低于2010年9.6万亿的增量,是2009年实体经济年新增债务达到11.2万亿之后,连续第二年收缩;占当年GDP的比重也由2009年33%降至20%左右,但仍高于2002年至2007年间16%的平均水平。 由此,仅从实体经济年新增债务规模上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修复政府反危机下的加杠杆后产生的后遗症,即宏观经济处于去杠杆进程中。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决策层也在一直在强调引导经济运行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