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深陷经济学之“高储蓄两难”困境 |
2012-03-06 14:37:3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714
|
|
“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按照储蓄—投资方程,经济内部失衡必然导致经济外部失衡,表现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我国积累了大量以美元计值的外部债权,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中国眼下也陷入了“高储蓄两难”的处境中。 [1202] “高储蓄两难”,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困境提出的概念。即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货币错配。亚洲金融危机后,大多数东亚经济体追求经常账户盈余,积攒了大量外汇储备,由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 [1202] 随着这些国家对外债权的不断积累,对本国货币形成两种压力: 第一,国内美元资产的持有者担心本币升值,争相将美元资产转化为本币资产,从而发生“自我实现”的本币挤兑,加大了本币升值压力; 第二,东亚国家持续的贸易顺差,引起贸易逆差国不满,纷纷施压顺差国迫使其本币升值。债权国因此陷入两难:允许本币升值,会对本国出口造成打击,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不允许升值,可能会引发债务国的贸易制裁。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同样面临货币错配问题,加上长期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并且持续的贸易顺差,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经常干预,由此积攒了高额外汇储备,承担了货币错配的绝大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