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今年中国两会新闻的报道中,正大量填补主流媒体所省略或删除的后台细节,充分发挥“媒体后院”的作用。
中山大学传播学者张志安昨天受访时表示,主流媒体过去按照既定动作呈现的两会形象,让受众看到的是民生和重大政策的讨论,以及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但后台并不为人所知,微博则把很多细节加以呈现。
连日来,微博等网络媒体曝光了许多两会的细节情况,成为不少网民转发的亮点。例如一些委员和代表的穿着和配饰,被网民对号指出属于什么名牌、价值多少;甚至一些不被传统媒体收纳的“雷人”语录也在微博上大放异彩。
张志安认为,这都说明网络民意正在影响主流新闻和会议本身。
有网民指出,传播力强大的微博让独家新闻已经成为不可能,许多新闻在传统媒体出现前若干小时,已经在微博上首先出现。甚至有媒体人士明白表示,现在做新闻已经高度依赖微博的信息了。
微博影响力在改变现状之余,将在3月16日全面正式实施的“后台实名制”,也引发舆论关注。很多人担心实名制会影响网络用户的批评力度和自由,但张志安指出,在微博上大胆发言批判的多数人其实早已实名。
他认为,后台实名制的真正影响在于,许多希望通过微博爆料监督公权力的草根网民可能会趋于谨慎,担心被对付;另一个影响是实名制对身份证信息和机构组织代码的查证有赖于数据库的联网,需要投入很高的经济成本,因此原本规模较小的微博网站用户可能会被统合入新浪与腾讯等几大运营商的用户群,导致大者愈大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