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欧洲时报:老外赴华打假带来尴尬的背后
2012-03-28 08:56: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691

  中国打假来了外国人。近日有报道称,意大利在北京设立的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一年的调查发现,市场上有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并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诉。

  根据报道,意大利方面之所以采取如此行动,源于这些品牌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与地名,却难以在意大利觅得踪迹,涉嫌误导消费者。故此,尽管目前尚无具体的意大利企业作为受害者被牵涉其中,但意大利方面仍旧认为,这种行为将严重损害意大利和意大利制造的形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喜欢取洋名,似乎以洋货身份销售就可以抬高身价,这也折射出品牌的某些危机。这一方面源于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另一方面恐怕要归结于近年来曝光的质量问题。

  如果说此前产品因质量问题带来的影响更多限于国内,那么随着国际化的加速,这种影响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观察近年来中国的打假行动,国际身影其实已不再稀奇。除意大利外,法国知名葡萄酒品牌拉菲近来也在中国展开打假并有胜诉官司,美国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也起诉中国乔丹体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权。

  实际上,对于产权保护、食品安全等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民族、族群的界限并不明显,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一种趋势。尽管身处商业时代,老外赴华打假背后极有可能存在利益驱动,但客观上却可倒逼监管加强、企业自律,合理利用还可以成为一种中外合作的模式。也只有切实提高质量、惩治作假行为,老外赴华打假带来的尴尬之感,才会消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