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码”中的公共决策:地方政府为何会火上浇油 |
2009-05-31 09:28:4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535
|
|
5月7日20时08分许,肇事者胡斌在途经文二西路南都德加西区路段时,胡斌驾驶的车辆撞上由南向北行走在人行横道上的谭卓,造成谭卓死亡。事故本是一起普通(或者说性质严重)的交通事故,却因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应对引发了网络舆论的汹涌,导致了事件的迅速升级。尤其杭州交警8日发布的“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的论断,使其正式演变为一起民意汹汹的“70码”事件。事件升级的背后,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危机应对机制和网络舆论应对能力的“不过关”,这正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论时公共决策应反思的地方。
“70码”考量政府应对机制
事故发生在5月7日晚8时许,事发地点位于杭州市主城区。初夏的夜晚八点许,路上还有不少行人。一辆红色的三菱跑车急速驶来,没有任何刹车减速,在经过南都德嘉小区门口的斑马线时,撞上行人谭卓。
时间至此,这还不过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再严重一点说,也就是一场性质严重的恶性交通事故。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连串反应推动着事件的迅速升级。
5月8日下午2点,西湖区交警大队召开了事故通报会。警方公布自己的初步调查结果称,肇事车辆是否存在改装、死者是否走在斑马线上不详,车速认定70公里每小时。
“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胡某承认,当时未注意到行人动态。至于行人当时行走的确切位置,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70码能够将人撞出20米远、5米高?”警方的初次新闻发布会的结论并不能令太多人信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