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6次大的行政管理改革,分别是1982、1988、1993、1998、2003和2008年。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大部制”改革,应当意味着围绕机构、人员的改革将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但经济学家樊纲4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中表示,国民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中国市场化指数,其中关于政府改革一个指标多年是负数,而且,中国政府的行政开支,公务员人数比例在整个人口比例当中现在有扩大的趋势。国民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中国市场化指数,分析各地区的市场化进展,其中有一个指标是关于政府改革。这个数多年是负数,因为用的指标是中国人均的政府行政开支,长期是负数就说明是它的增长比人口增长快。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我国下一步的改革,中、上层将着眼于结构、职能的科学调整和制度安排;基层的改革,还会从技术角度进行深度创新。那么,审批制度,也即行政许可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无疑是下一步基层政府改革的着力点。因为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与转变政府职能、与“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政府要“瘦身”,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当然是必要的,但只有真减事,才能真减人。怎样才能做到减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力减少行政审批,把政府不必管、管不好、管不了、可管可不管的事情转移出去,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政府专注精力去管那些必须管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