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陷入“高成本困境” |
2012-04-27 16:54:3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23
|
|
在全球经济“弱增长”的大格局下,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凸显中国经济深层次调整的巨大压力。 [10] 通胀压力不减,增长略显疲态,近期不断出现中国经济滞胀和“硬着陆”的声音。从经济基本面支撑的角度看,“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然而,如果延误经济转型的时机,未来随着中国低成本优势的逐步消失,滞胀恐怕就不止是一种“恐慌”了。 [10] 就滞胀的成因而言,一般包括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总成本冲击。但长期看,经济滞胀从来都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就经济规律而言,滞胀往往是由于缺乏新的增长点而产生的。中国经济还很难摆脱对投资的高度依赖,但潜在增长率的放缓以及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无法回避的客观趋势。 从中长期看,中国正处在一个增长放缓的长周期的开始阶段。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决定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过程是平滑、缓慢的,但从趋势上讲已接近或达到拐点。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更依赖于要素的增长,要素红利是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生产性较高的人口结构,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