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欧国家忙于应对欧元区危机之际,中国近几个月来开始通过贷款和并购,增强自己在中东欧作为投资者的角色。上月中国总理宣布为东欧基础设施和技术领域的联合投资项目设立100亿美元专项信贷额度。此后中国副总理也出访该地区并宣布一系列协议,包括向匈牙利提供信贷额度修铁路等。今年初,中国某汽车企业在保加利亚的新厂开始生产,打算扩展到邻近东欧国家,进而进军西欧。
这些投资将给北京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带来冲击效应。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乔纳斯·普莱斯勒说:“大的投资协议将极大改善国家间关系。”事实上,投资带来的政治效应可能与经济效应同样明显。通过信贷额度,中国购买到这些国家的善意。
中国在中欧并无大手笔修建基础设施的记录。迄今最知名的A2公路项目是个败笔。尽管如此,中欧国家仍将从新经济伙伴那里收割到巨大益处。波兰波兹南大学助理教授卡塔兹纳·纳罗特认为,中欧对中国的历史怀疑态度“没必要”,“波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应该令双方拥有共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但合作能否加强要取决于协议如何执行。截至目前,中国在中欧地区的投资金额很小。到2010年底中国在波兰投资总额仅为2460万美元。
其他地区市场很难像中欧这样能吸引中国。中欧意味着欧洲通道。业内人士说:“这些投资将令公司稳定并挽回就业岗位。欧洲没理由不感到高兴。”中国投资恰逢其时。欧元区核心国家正面临困局,拥有大量财力和投资胃口的中国将证明自己是更稳定的伙伴。
当中国在欧洲投资数十亿美元之际,欧洲投资者在华却没拥有相同自由,中国的政府采购通常不对外来者开放。欧盟委员会最新宣布针对中国此举的报复性措施草案。但若中欧国家认为不值得为此而切断获得中国信贷的通路,该政策注定失败。普莱斯勒称,中国提供的经济机会将削弱欧洲在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权。中国正在欧洲内部创造自己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