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中国经济到今年第一季已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放缓。尽管当前的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年7.5%的预期目标,但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防止经济继续放缓甚至下滑,中国政府正在陆续推出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包括用预调和微调手段,达到“稳增长”的目标。措施不仅仅着眼于稳定短期经济增长,还兼顾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目标。
有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框架,是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敲定的,主要集中于增加节能减排投资、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结构性减税、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等。
官方报道称,中国政府这次“稳增长”政策措施不会重复三年前“保增长”刺激经济计划的老路,无论规模、力度和方向,均明显不同于2008年底和2009年初急速推出的以4万亿元为代表的一揽子“保增长”的做法。“稳”与“保”一字之差,点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
从三年来的效果看,“4万亿”刺激经济的做法,已被判为“不可持续的”,中国政府不会再拿出像上次那样多的财政资金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当局强调,当前的“稳增长”政策措施,不但不会重复三年前的老路,还要避免出现效率低下的投资和资产泡沫,更要防止令人担忧的通胀重新抬头趋势。“稳增长”的主要途径是保持合理的全社会投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这样既有利于打破垄断,亦有利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还可发挥市场经济的监督功能。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我们主要是针对保持合理的全社会投资规模,来稳定经济增长。”
据报道,中国财政部、农业部、铁道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中央政府部门正在陆续推出“稳增长”的措施安排。值得注意的其中一个思路是,要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借助推进节能减排倒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们将注视民间资本如何得以分享这个“稳增长”的大饼,当中涉及如何放宽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一切藩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