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中国东北老工业城市中,数以千计的国企工人在游行。那时的东北凋零破败,是中国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然而今天,这里已跻身发展速度最快地区的行列,并且几乎没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2002年春,工厂关停和工人下岗导致大庆、抚顺和辽阳部分工人上街表达不满。后来,中国提出雄心勃勃的振兴东北战略。尽管还有包括国企改革和推进完善社保体系等大量工作亟待完成,但10年过后,中共可以自豪地将东北复兴作为一大成绩。2006年至2009年,东北地区GDP增速超过东、中、西部三个主要发展地区。
中国对东北地区机械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促进当地发展。与其他地区一样,东北也在新建住宅、工厂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资。在电子和汽车零部件行业,辽宁省吸引大量来自韩国和日本的投资。去年,辽宁吸引的境外直接投资额增长17%,达到243亿美元。
回忆过去的10年,政通人和的东北地区令人骄傲。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已比较罕见。原因可能有几个:一方面是关停工厂和国企职工下岗都已在2002年下半年基本完成。此外,东北最富的辽宁省在2001年被选为全国社保体系改革试点,国企原有职工的负担从企业转移给地方政府。尽管人们仍有不满,但中央财政对各项改革划拨的大量资金有效缓解了危机。
过去10年,数十亿美元资金被用于清理城中村和盖建保障性住房。而强制拆迁一直都是中国城镇小规模动荡的一大诱因。但在距沈阳150公里左右的阜新,拆迁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产煤是阜新的主要财政来源,约40%的阜新居民都住在煤矿边。现在,在城边一座大煤矿附近,老人们端坐在崭新的5层公寓旁边。他们以前是这家亚洲最大露天煤矿的工人。这里现在已被改造成旅游景点。“只有懒人才会有麻烦。”其中一名老人笑着说。和他的朋友们一样,他看起来对政府补贴住房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