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影响力衰败成定局
2012-06-21 13:53: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am 阅读次数:827

  美国在21世纪将扮演什么角色?这是最近我在纽约卡内基委员会草率回答的问题。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一个同样困扰美国人的密切相关的问题:美国未来的角色掌握在自己手中吗?答案是:是的,但只到一定程度。美国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

  曾经辉煌称霸世界

  美国的历史主导地位是其独特优势的结果。这个大国东西两边被海洋包围,北边和南边邻国都不具威胁性。尽管数量在逐渐减少,它仍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自19世纪末期以来,它就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和最高的人均产量。至少在同期以来,市场推动的美国经济还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尽管这些市场曾经引发了大萧条和近年来的大衰退。它还是一战以来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它提供了最大的进口市场之一,只有欧盟的进口量超过它。

  美国拥有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和最具威力的军事实力。自二战以来,美国领先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流行文化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它的政治价值观仍牢牢掌控着世界的思维,即使它经常言行不一。它的民主制度充分合理与灵活,解决了历史产生的许多挑战。

  由于拥有所有这些优势,美国设法组成了强大的联盟,取得了20世纪战争的胜利,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无论是与德国、日本还是苏联。它影响了诞生于二战后的开放的世界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这种开放经济成为全球性的。它提供了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模式。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生活在美国创造的世界里。

  本世纪,美国将保持多少优势呢?

  中国崛起带来威胁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受到明显威胁。按照市场汇率,它的经济规模仍是中国的大约两倍。然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按照购买力平价,它的经济规模只比中国大30%,。由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美国的20%,这就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追赶空间。未来数十年,中国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但仍会进一步接近美国的生产力水平。到21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与日本不同,中国有自己数量上的优势。如果它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它的经济规模就会跟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总和一样大。

  中国的商品出口总量已经超过美国。

  它的进口也将很I央超过美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国可能仍会在贸易上超过美国,这是在桕对GDP而言的。一个更具争议性的问题是,人民币多快能成为储备货币对抗美元。中国贸易的增长表明,答案是很快。而我要说的是,与之相对的,中国不能也不愿放开资本市场。而外界希望如果他们用人民币保存最安全资产,中国能提供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这种转变可能至少要花数十年,而不是几年的时间。

  自身问题裹足难行原则上,美国仍可以保持在科学和商业创新上的领先地位。但正如我的同事爱德华·卢斯在他启发思维的新书中所展示的,排外情绪加上对科学的敌视、自我施加的财政约束和古怪的开支重点可能会使美国丧失世界人才,以及它对世界领先研究和创新的承诺。没什么比这更残酷的表述更切中要害:“1990年,(加利福尼亚)在大学上的开支是监狱的两倍。而现在,它在监狱上的开支几乎是大学的两倍。”美国的入狱率位居全世界最高,这不仅是个社会统计数字,还是一个经济统计数字。美国医保制度的代价高昂和效率低下也同样如此,而这是长期财政前景暗淡的主要原因。

  美国经济不再像以往那样带来广泛共享的利益。2002年到2007年之间,1%的人口几乎占收入增长的2/3,而0.1%的人口则占到1/3以上。这种零和经济催生了不满和绝望。危机又让愤怒情绪加剧。

  所有这些都将影响美国在全世界扮演其历史角色的能力。即将实施的财政紧缩将削减军费开支。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和其他重大错误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丧失了以往的威望。

  无论美国内部发生什么情况,它在21世纪的影响力都要小于20世纪。即使如此,美国仍可以保持强大的、可能无法匹敌的影响力,因为它的主要对手面临更大的挑战。

  然而,如果美国想要达到能够实现的状态,它就不得不重新发掘其决策过程。如果公民把本国政府看作是最大的敌人,那么没有哪个民主目家能兴旺发达。如果美国人选择让政府衰败,那么美国就肯定会衰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