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人们开始谈论印度的成功发展,认为在不久之后,这个国家甚至可能会将超级成功的中国甩在身后。今天印度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现今的印度仍是迅速发展的国家。2010-2011财年,其GDP增长率为8.5%。但遗憾的是,上一个财政年度的成绩却令人失望:增长率仅为6.5%,卢比因资本外逃而贬值。但无论印度发展速度如何,目前还谈不上赶上或超过中国。如果放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来看(不包括北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占了将近40%,而印度和日本分别只占16%。
的确,印中经济改革几乎同时起步。而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的富裕程度约是中国的1.5倍。印度当时的处境更为有利:改革开始前所有民主制度均已确立,建立了私有制。但改革30年后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印度高出一倍多。
中国的人均年用电量超过3000多度,而印度的人均年用电量仅为700度。中国在其他指标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国平均寿命为73岁,印度仅为64岁。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只有5%,而印度的这个比例高达40%。居民文盲率的差距也同样巨大。为何印度不能像它的邻国一样,实现如此巨大的腾飞呢?
中国倚重的是国有部门。大型国企确保了经济腾飞。印度则决心发展中小企业,但这并未带来像中国那样的发展。中国把大笔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修建公路和铁路。它们将全国连接起来,确保了劳动力的流动。而在印度,地区间的交通非常落后,劳动力并不能大规模地转移。印度落后于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储蓄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上,直到近年才达到35%。而中国的储蓄率则为50%。
控制人口增长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印度却没有采取这种措施,导致大量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占51%,而印度的城市人口仅占30%。
但印度也取得了毫无疑问的成就。该国对金融领域实施严厉监管,这点与中国如出一辙。银行、包括私有银行,都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相关部门为其设定了必须完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指标。
印度的另一项成就是以输出智力服务为导向。该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印度的程序设计员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近期来看,印度经济前景良好。首先,相较于中国,它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还不是十分紧密。这意味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不会给它造成重创。其次,该国也有很好的机会研究自己的邻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并借鉴其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