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过后,笔者自驾考察多个省份,试图解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疑问: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企业盈利能力和地方政府税收却大幅度下降,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显示的前景大不同,未来如何稳增长,主要的抓手应该是什么?
高投资,有时候是能够极大地拉动内需的。从目前来看,高投资恰恰是很多地方政府稳增长的抓手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在笔者看来,稳增长并不等于是加大投资。眼下,急着加大投资很容易走老路,何况各地政府已经没有多少钱,银行信贷也难以放松。投资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和宏观效果,但稳增长必须抓住要点,不能再盲目地乱投资。
要点在哪?在市场,在信心!市场低迷,何来信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尚可,那是因为长期高增长的惯性作用,是因为经济下滑的“逻辑链”还没有殃及到所有的产业;是因为夏粮丰收,秋粮长势也不错;是因为各地的工地和大型企业还在生产——虽然出厂的工业品已经卖不起价钱。笔者感觉到,市场再低迷下去,迟早会使更多的工厂选择停工,更多的工地选择下马,而经济下滑趋势在7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中仍然没有明确的改观,7月制造业指数仍然在下滑,预计其他数据也不乐观。
笔者在各地考察中发现一个现象:7月下旬以来,很多大型钢铁厂都决定“检修”高炉。柳钢对一座2000立方米的高炉进行停炉,时间约为45-50天;沙钢则对2500立方米的高炉封修20天左右,另外还有包括武安新金、普阳等多家钢铁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高炉减产计划。企业主动减产是好事还是坏事?肯定会影响GDP,但对恢复市场活跃度却是好事。中国经济当前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而很长时间以来,明明知道产能严重过剩,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却拒绝减产,而且是越亏越产,越产越剩。为什么?表面上看是市场竞争残酷,每一个企业都不愿意为别的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失去客户,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贸然停下高炉,银行、税务、地方政府就要找上门,企业的信誉和市场影响力都将成为负面。而恰恰是这种宁亏不减产的短视行为,使得钢铁行业产能更加严重过剩,钢材价格一个劲地下滑,目前钢材已经卖到了“白菜价”。这就是GDP增速还在7.6%,而企业利润却已经跌至历史低点的原因。
当前稳增长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保GDP,不是再让一些已经没有市场的企业继续维持生产,而是下决心牺牲一些GDP,通过限产保价保市场。笔者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各地政府都在积极研究“稳增长”措施,但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争着上大项目,搞大开发,大投资。先不要说具体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只说钱从哪里来?指望贷款闸门大开,那是不可能的。相反,只要一听说那个工厂停工了,检修了,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上门催债。而笔者以为,这恰恰是各级政府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要对停产限产的企业加以保护,甚至要给予鼓励。企业按照市场状况考虑减产限产,宏观经济环境能够得以改善,市场价格能够稳住。这才是要点!
沪指已经快跌破2100点了,这也是要点!稳市场,稳投资,关键是稳信心,提振信心。而信心在哪?在股市。中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怎么稳?目前货币政策还有极大的放松空间,如果央行动作依然缓慢,股市依然低迷,各地想加大投资,没有钱;投资者想加大投资,又对政策取向和投资标的充满疑惑,如何稳住投资?要想稳住投资,必须先稳住市场,让股市回升,让物价尤其是工业品价格稳步回升。当前最重要的改变还要看政策面,让市场慢慢调,可能经济还要下滑0.5个百分点,还有更多的企业要亏损。因此,稳增长急需改变预期,稳增长就是不能容许经济继续下滑,亏损面不能再扩大。短线就需保增长。
为此,笔者认为央行有必要在8月上旬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要鼓励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减产保价;要采取切实的措施稳住股市。这是稳增长最起码的要求。不想办法稳住市场,即便各地再抛出更多的“稳投资”计划,经济下行趋势仍难以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