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若中国政治家决心恫吓本·伯南克,任何高谈阔论会令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做出丝毫改变吗?当然不会。美联储依据美国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因此,从外交立场上看,马特·米勒日前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言论不切实际。我们所有的夸夸其谈都不会让中国人在中国的最大利益汇率上做出妥协。
从经济角度讲,米勒的论点更加空洞。他主张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施惩罚性关税。米勒不明白,大量中国商品里含有美国制造成分。你的iPhone屏幕玻璃是肯塔基一家工厂生产的,其半导体器件是在得克萨斯的奥斯丁生产的。你的中国产卡其制服的棉花来自美国农场……
中国的世界工厂称号是浪得虚名,它其实是世界装配工。它是个巨大吸尘器,吸收美德韩日的零部件,组装后再把成品卖回到世界其他地方。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将削弱美国出口商———挤压我们经济中增长强劲的一个行业,并令美损失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对华出口到底有多多?自2001年至今,美国对华出口增长542%,如今已价值1040亿美元。中国是美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我们的近邻加拿大和墨西哥。2000至2010年,94%的选举区对华出口增长都达到3位数,并在农业、汽车、制药和飞机等多个行业创造了就业。
事实是,无论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多少,工作岗位也不会回流到美国。那些低端的缝缝补补工作不久就会转移到越南、印尼、泰国等低收入国家,而非美国。这与汇率和关税无关。看看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税后的情况,美国的就业没受到什么积极影响,供应链仅仅是转移到亚洲其他低端制造国和墨西哥。
抛开“创造就业”这句政治口号,我们须扪心自问,美国应当创造怎样的工作岗位。我们需要可持续的待遇优厚的工作、有利于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的工作。没错,美国的奥运会制服可能是中国制造的,但那又怎样?很多代表队都是乘坐美国制造的波音飞机去参赛的。我们需要奥巴马和罗姆尼做的,不是面对中国时夸夸其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