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北大因“属地扩招”再次被卷入“地域歧视”的雷区。几个月前,两校先后允诺,将减少在京招生计划。可清华今年在京扩招达45.3%,北大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清华有关人士称,其原因是北京考生报考踊跃,且生源质量较好。
招生属地化,向来被视作教育平权上的一块疤痕。当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被打上“本地化”的烙印,它注定背离了均衡教育的指向。
正因如此,2008年教育部曾发文,要求部属高校招生遵循“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属地招生比例逐步缩减到30%以内。尽管“30%”的红线仍受质疑,可其纠偏意义顺应了“地域公平”的诉求。
数月前,清华北大还表态,将削减在京招生比例。没想到,这承诺却打了水漂。在今年的招生中,两大名校在京招生不减反增,“属地化”趋势愈发明显。招生向本地倾斜,也就意味着,外地考生的机会被迂回地降低。在教育格局分化的现实中,属地扩招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