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投资者几年前买下奥斯坦尼诺村外的一片农场时,高兴地将其命名为“金土地”。土壤肥沃、阳光和雨水也很充沛,这片位于俄罗斯乡村深处的土地曾人迹罕至。但如今在一排排蔬菜大棚里,许多中国农民正采摘西红柿。
中国农民涌入俄罗斯的现象,反映出两国经贸关系与日俱增,俄拥有丰富资源和土地,中国拥有众多人口。苏联解体后的多年内,两国都一直在努力将此类互补优势转化为切实的商业机遇。
尽管中国对俄农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最终将同样重要。由于集体农庄体系崩溃、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俄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闲置耕地。中资企业已正式租用约100万英亩农田和200万英亩西伯利亚森林,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购买。“金土地”农场即是中国在俄中部地区购买的9个农场之一。中国投资者还正向俄南部地区进发,甚至已将菜圃开办到距中俄边境数千英里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外围。
工头张卫东(音)说,“金土地”的生意就像大棚里的西红柿那样茁壮。官僚主义乱象令签证配额有所减少,俄联邦移民局今年为张提供了70个农业劳工移民配额。俄方经理巴拉山延说,如今愿干农活的俄罗斯人少之又少。但张说会雇用更多(中国)人。
招工不是难事。尽管(中国工人)需乘坐拥挤的火车穿越西伯利亚,但无论是种植工还是采摘工都乐意来此打工。就如加州的墨西哥采摘葡萄者、迪拜的菲佣或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清洁工,这是一种寻求经济机遇的长途跋涉。来自哈尔滨附近的农民李珲劳(音)表示:“我是来挣钱的。”约650美元的月薪是她在国内干农活收入的5倍。
随着欧洲经济陷入困境,克里姆林宫最近强调改善对华关系,这也是上周在俄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之一。但俄罗斯也担心扩大经济合作会导致蜂拥而至的中国移民。这种忧虑在村里也能听到。“这些人为何要来?”女售货员科尔耶索娃说。但她思索片刻后坦承:“其实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他们未来不奴役我们的孩子就行。”
农场为当地村民免费提供蔬菜。中国工人住在临时搭建的宿舍里,常光顾村里的商店购买香烟、伏特加和冰淇淋。当地年轻人和中国人曾有过一次打斗事件,但没有风流韵事的传闻。当地市场的几名老太太达成共识: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其实可以在俄乡村地区相安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