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文章称,曾经到东南亚设厂的港商提醒业界,虽然东南亚的劳工成本较珠三角低,但语言不通、物流不便,及对当地制度不了解等三大问题,都令港商在当地经营困难重重,
文章称,对于不少厂商有意搬厂到东南亚,十多年前曾在菲律宾马尼拉设厂的建文制衣厂董事总经理陈国威,提醒中小企必须三思。他以菲律宾等为例子,虽然东南亚地区工资较内地低,但当地工会势力庞大,令厂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与工会周旋,再加上东南亚工人勤奋度及技术远不及内地工人,同一工序往往要花上较内地工人多一倍时间做培训,所以只能负责生产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产品,高增值及技术较高的都留在珠三角。
文章引述陈国威的话称,由于菲律宾治安差,试过有持枪匪徒在公司发放薪金时来抢劫,令他对当地投资信心尽失,因此最终只好结束在当地的厂房,转到珠三角设厂。他说,虽然在珠三角做厂成本愈来愈高,但其实是“贵得有道理”,一流的物流、完善的供应链服务,都令不少港商对珠三角难舍难离。
东南亚制度不熟沟通难
香港《大公报》文章称,有曾经到东南亚设厂的港商指出,到东南亚设厂最大问题是沟通困难及不熟识当地制度。由于不少港商都年过半百,部分英语能力可能属“有限公司”水平,与当地劳工沟通往往要透过管工或当地的管理层,沟通上远不及在内地方便,容易产生问题。
香港《文汇报》文章引述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的话称,真正到东南亚设厂者始终属少数,在比较民工的积极性、官员支持度、政策连续性及配套设施等各方各面,中国内地始终是“做厂”最具竞争力的地方。
文章称,大部分中小企无意亦无能力到东南亚设厂,即使有能力搬厂到东南亚地区的港商,都有着同一看法,还是中国内地“做厂”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