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痛批“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引发官方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他以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台湾景区为对比,指寺庙等历史景点和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要么是老祖先留下的,要么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额门票。
两年过去了,虽然社会批评声不绝于耳,但内地景区依然未走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及逢节必涨的“门票经济”怪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半5A景区门票价格超过百元(人民币,下同),有的甚至超过200元。
对于遏制景区票价过快增长,有关部门不可谓不重视,国家发改委就专门规定景区票价3年的调整期,但事实上,正是“三年禁期”造成了景区票价“三年必涨”:每到“解禁年”,各景区都迫不及待准备调价,从而导致新一轮的票价“报复式增长”。
市场经济下,遏制景区盲目跟风涨价,单靠行政禁令恐难奏效,有关部门应当从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科学规划、多管齐下。
首先,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遗产,都属于公共资源,因此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应当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其次,改变部分景点旅游模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推动“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此外,有必要实行严格的景区价格听证制度,特别是推行有些专家建议的“异地听证”机制,从而避免“本地人听证,外地人埋单”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