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十届中国电子展中,日本企业据称将集体缺席。中日间因钓鱼岛纠纷带来的经济摩擦似乎越来越大。但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改变,两国在贸易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目前,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美国都想方设法抢占中国市场的背景下,经济长期停滞的日本承担不起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抵制日货的方式,打中对方“七寸”,但应避免在对中方负面影响较大的领域盲目行动。
在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上,日本最大的软肋是最终消费品、战略资源的商品贸易和旅游等服务贸易。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国人对国外品牌有浓厚的兴趣,也有部分消费者青睐日本品牌的产品。但相比法国等欧洲国家品牌,日本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却低得多。中国消费者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替代品。家电是日本传统的优势领域,但随着国产品牌和韩国等其他国家品牌的崛起,日本家电性价比最高的观念正逐渐成为历史。汽车产业是日本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上,日本高度依赖于中国的出口。在旅游市场方面,面对“3·11”大地震后经济的困难局面和中国游客每个月贡献的3.5亿元人民币,得罪中国的后果不言自明。
有观点认为,家电、汽车等最终消费品大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抵制行动对中国的伤害不低于对日本的打击。笔者不愿苟同这种观点。抵制行动的影响需区分为短期和长期效应。在短期内,抵制的确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对家电和汽车的巨大需求摆在那里。即使日本企业撤资,市场空白也会迅速被他国企业填补。日本也有人发出撤资威胁,但真正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却不多。
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每个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完全不依赖于外国。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供应国。2010年,日本产品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中占近40%。那么,中国人有没有可能抵制日本的汽车零配件呢?
中国消费者有权在行使市场赋予的“用脚投票”的权利;另一方面,市场的逻辑也决定了我们不能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号召抵制日产汽车零配件,更无权对使用这些零配件的企业横加指责。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十分紧张,但至今为止委内瑞拉仍是美国第五大石油供应国。我们应当意识到,抵制日货当用巧劲而非蛮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