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有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影子银行规模高达67万亿美元,FSB要求全球各国央行及监管机构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影子银行是指将银行贷款转化为各种信用产品,通过这些信用产品获得信贷资金或对信贷进行无限扩张。例如政府希望通过信用过度扩张来化解民生及经济问题,投资者及企业希望信用过度扩张来增加利润及获得最大利益等。
在中国,一个巨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在快速形成。2002年以前国内企业融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但是2011年这个比例下降到58%,即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比重快速下降,而银行之外的委托贷款及信贷贷款等则快速增长。我们看到,银行正规渠道的贷款利率在6%左右,而民间信贷市场利率达到20%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了大量正式或非正式贷款中介公司出现,不同的信用产品产生,也激励了银行业务“表外化”。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是这种银行表外业务主导部分,2011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高达18万亿元之多。
现在监管部门关注的是数据可统计到的地方,更多没有统计的民间金融市场,其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尚不得而知。由此可见,由于国内影子银行基本上处于监管真空之下,它受高额利润驱使,不仅规模快速膨胀,而且无孔不入。特别是这些资金大多进入高风险住房市场。从现有的统计指标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的比重连年下降。如果房价上涨时,各种问题与风险都可掩盖下来,但是当房价出现下行,影子银行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对于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大,风险有多高,仅是看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无法判断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年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已经露出了影子银行的端倪,如果放任其发展,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